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
“十四五”时期,“技术—经济范式”加速从工业化向数字化演进,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,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,各地将迎来数字经济竞争优势的全面重构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,要“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”。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模式,地方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全面调整发展战略、产业政策,需要坚持辩证思维抓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“轴”、核心产业“基”、人才队伍“巢”、开放合作“圈”、创新发展“策”,使数字经济落地生根、蓬勃发展,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济南软件开发
其一,夯实核心产业“基”,进一步把“无中生有”与“脱胎换骨”结合起来。
目前,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既存在脱离地方产业基础一味追求“高大上”“新特奇”的问题,也存在守着农工商“老三件”不知道如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现象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既要注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传统产业“脱胎换骨”,也要超前布局“无中生有”培育一批数字化产业。具体来讲,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存量,积极推动新一轮数字化技改,推进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探索在若干传统支柱产业领域推进“一业一云”,加快智能工厂、数字农业、数字商圈改造。另一方面要培育产业增量,利用全产业链门类、海量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,探索在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打造“世界创新资源+中国应用市场+城市转化中心”的特色创新模式,在工业软件、集成电路、高端芯片等领域积极推进“卡脖子”技术产品自主创新攻关,打造一批数字经济领先城市。
其二,打造开放合作“圈”,进一步把“引进来聚合”与“走出去融入”结合起来。济南软件开发
与传统工业强调“链控制”模式不同,数字经济发展更强调“圈合作”思维,其发展离不开聚合各类数据要素、数字技术、平台企业的生态圈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既要引进来,也要走出去,尤其是要打破行政区之间的恶性竞争,携手合作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具体来看,一方面要善于引进来共享要素资源,建议引导数字经济领域的知名企业、院校、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共同成立数字经济发展联盟,探索“本地化+落地化”服务模式,深化与国际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交流,积极推进世界知名企业在当地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。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走出去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,推动区域性数字化基础设施、公共数据资源和服务平台共建共享,可考虑探索建设“数字长三角”“数字大湾区”“数字京津冀”“数字成渝经济圈”等。
其三,强化顶层设计“轴”,进一步把“纵向到底”与“横向到边”结合起来。
发展数字经济是涉及数据要素、技术创新、平台企业、产业生态、智慧政府、创新制度的系统工程,不能简单套用建园区、搞招商、上项目的传统工业化模式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各地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把顶层设计这根发展之“轴”立起来。具体来讲,一方面要避免“九龙治水”的老问题,形成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组织领导格局。通过成立地方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,统筹各级政府、各级部门的组织协调机制,统筹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重大改革、重大政策、重大工程。另一方面要避免“各吹各调”的老问题,形成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规划发展格局。各地要坚持“资金跟着项目走、项目跟着规划走”,落实数字经济发展相关规划,一张蓝图干到底,形成“数字经济总体规划+专项规划+行动计划+实施方案”的路线图、任务书、时间表,强化数字经济规划实施刚性约束。
其四,筑好人才队伍“巢”,进一步把“外来和尚”与“本土行家”结合起来。
与传统产业招商引资不同,数字经济发展更加强调招才引智,往往是“引进一个人才,带来一个团队,兴办一个企业,形成一个产业,擦亮一个城市”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各地发展数字经济要着力解决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,既要培养一批“本土行家”,也要把能念好经的“外来和尚”请进来。具体来看,一方面要潜心做好本地人才培养培训,鼓励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合作,面向市场需求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,为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实用性本土人才。另一方面要走出去选才引才用才,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模式,推动各类专家人才、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本地化合作。
其五,形成创新发展“策”,进一步把“大胆创新”与“坚守底线”结合起来。济南软件开发
数字经济是发展最快、创新最活跃的经济活动,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层出不穷,但也存在一些被简单套用原有的监管制度而捆住手脚的问题,暴露出了一些违法违规的现象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各地发展数字经济要在公平监管的基础上把制度政策搞活,在集成性制度创新、首创性制度创新上“胆子要大一些”,看准了的,就大胆地试,大胆地闯。具体来看,一方面要鼓励数字经济制度创新,借鉴浙江、上海、贵州、四川等地数字经济先行经验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在建立和完善补位性、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等方面多做一些工作,及时出台、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壁垒。另一方面要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底线红线,研究制定以用户安全保障为底线的准入政策,对涉众类的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审慎监管。
相关新闻
- 助力环卫管理信息化2022/04/19
- 智慧政法工作建设2022/04/15
- 智慧井盖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022/04/08
- 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2022/04/07
- 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2022/04/06
-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报告2022/04/01
- 建设智慧城管的社会效益2022/03/30
- 智慧环卫助力城市精致发展2022/03/29
-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2022/03/28
- 关于检察院绩效管理工作重点心得2022/03/25